党校是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党校工作者,我们必须始终坚守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工作原则,筑牢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坚持质量立校、从严治校的基本方针,不负重托、感恩奋进,为不断开创新时代党校工作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一、坚持党校姓党,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党校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切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坚持党性原则开展,把党校姓党贯穿于党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一是全面加强党性教育。充分利用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底蕴深厚的特殊优势,创新党史文化教育、红色基地教学等党性教学模式,抓好“红军长征在四川”等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打造一批精品党性教育课程。二是持续强化理论教育。围绕“两个结合”,引导学员通过小组讨论、读书交流、经典诵读等学习模式,系统学习讨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从理论教育中汲取党性教育的养分。三是不断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升思想政治修养。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交流”等模式,积极引导学员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筑牢政治忠诚、升华觉悟境界。
二、坚持为党育才,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党员干部,是党校的主要职责。
一是主动服务理论教育培训“主战场”。围绕课程体系安排设计,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理论教育+党性锻炼+专业训练”“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等教学模式,精心组织服务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专题研讨、外出调研等工作。二是突出主责主业细耕“责任田”。积极引导学员按照培训课程体系要求,开展党性分析、学习讨论、主题读书分享会、早间微论坛、联合论坛、早间知识竞答、决策咨询报告等各方面教学活动,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三是打好专业能力提升“持久战”。科学设置具有四川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防控等专业课程,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学员论坛、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
三、坚持为党献策,切实提高咨政研究能力
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是党校为党献策的重要内容。
一是认真开展学术研究。积极发挥自身的平台资源和学科体系优势,对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特别是聚焦四川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地位等相关问题,加强科研和咨政课题研究。二是全面开展专题调研。围绕践行党校初心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问题、围绕四川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围绕党委政府关心关注的重要经济社会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案例剖析、实证解析、问题探析等各种形式,开展若干调研课题,努力形成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三是系统抓好决策咨询。发挥学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资源优势,鼓励学员组建跨专业的综合研究团队,围绕治蜀兴川的重要要求,结合省委决策部署,紧盯六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出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
四、坚持质量立校,切实提升党校办学水平
质量立校是全面提升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检验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要坚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贯穿到教学培训的全过程各方面。
一是提升教学课程质量。突出课程建设基础性地位和精品课程核心竞争力,用好“蜀光讲坛”等授课模式,打造“现代化建设实践+四川特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讲理论、党政干部讲政策、企业精英讲实践”教学模式。二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深入推进校(院)“蜀光学者”等人才工程,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互动交流等活动,通过名师“一对一”帮带年轻教师,优先选派进修培训、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模式,提升全体教师综合能力。三是增强教学管理质量。聚焦党校分类建设要求,加强与市县党校的合作,用好“四川长征干部学院”资源聚合优势,聚焦党校教师管理体系、学员培训管理等改革攻坚任务,实施课程库、师资库、案例库、基地库“四库共建”工程。
五、坚持从严治校,切实强化校风学风建设
党校从事的是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政治活动,必须将始终坚持从严治校的基本标准,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
一是加强学员管理。完善学员学习要求、请假流程、违规违纪处理办法,细化学籍管理办法、学员量化考核事项和内容,把牢“入校关”“考勤关”“考核关”,自觉强化“窗口”意识,敢抓敢管、严抓严管,不因学员身份打折扣、搞特殊。二是加强纪律教育。打造线上线下、课堂内外、校内校外全方位的学风监督体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持“学术探讨无禁区、讲坛论坛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加大对意识形态风险的研判和排查,严把政治关。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抓好案例教学、异地教学、现场教学等方面的安全组织保障,充分做好各方面应急准备,有效防控各班次学员在校期间的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好学员正常学习、生活秩序,为学员营造安心、舒适、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培训部)